詳細內容:
勸募字號申請程序與規定
申請資格與文件
- 申請資格: 財團法人、社團法人或依其他法律設立之法人、學校、機構、公益團體,若有辦理公開勸募的需求,需先向主管機關申請勸募許可。
- 申請方式: 全數線上申請
- 準備文件:
1.申請書: 需載明勸募團體名稱、勸募活動名稱、目的、期間、地區、所得財物種類及目標金額、勸募活動計畫。 文件下載連結
2.法人登記證書影本 或 主管機關立案證明、理監事通過申請勸募字號會議記錄。
3.勸募活動計畫書: 應包括勸募目的、勸募活動內容、期間、地區、經費預算、預計受益人數及對象等。
4.負責人身分證明文件影本
不論勸募活動範圍單一縣市或遍及全國,均向衛生福利部申請。申請聯絡資訊
主管機關
|
承辦科室
|
業務性質
|
聯絡電話
|
衛生福利部
|
社會救助及社工司
|
勸募管理系統申請問題
|
(02)8590-6991 (客服專線)
|
衛生福利部
|
社會救助及社工司
|
勸募法規相關釋疑
|
(02)8590-6616
|
建議先撥打**(02)8590-6991**這個客服專線,由專人協助處理網站操作或申請程序上的問題
申請流程:全部線上作業
1.文件準備完成
2.先申請帳號密碼(需上傳組織章程)。點我申請
3.帳號密碼通過,待通知進行開通後,即可正式線上申請勸募字號。
4.線上送件
5.核發許可: 經主管機關審查核准後,會發給勸募許可文件及勸募字號。
勸募字號注意事項提醒
- 勸募用途: 勸募所得應專款專用於勸募活動計畫中所列之用途,不得挪作他用。
- 公開徵信: 勸募團體應定期(通常為活動結束後)將勸募所得及使用情形,向主管機關及社會大眾公開徵信。這有助於建立信任和透明度。
- 資訊揭露: 在勸募活動期間,應在所有相關文宣、網站及媒體上,明確標示勸募許可字號及勸募計畫內容,以供民眾查證。
- 勸募期間: 勸募活動期間不得超過一年。若有延長需求,需在期限屆滿前重新提出申請。
常見問題
- 個人可以申請勸募字號嗎? 不行。根據《公益勸募條例》規定,個人無法申請勸募字號。
- 未經許可公開勸募會有什麼後果? 若未經主管機關許可,擅自發起公開勸募,將會觸犯《公益勸募條例》,可能被處以罰鍰,嚴重者甚至會涉及刑責。
- 勸募字號的有效期限是多久? 勸募許可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,如有需要延長,必須重新提出申請。
非營利組織申請勸募字號的常見錯誤
1. 申請文件與計畫書的疏漏
- 文件準備不齊全:最常見的錯誤是遺漏了必要文件,例如法人登記證書影本、負責人身分證明、或最新年度的章程。應仔細核對主管機關網站上的應備文件清單。
- 勸募計畫書內容不詳盡:計畫書是申請的核心,如果內容過於簡略,可能導致審核不通過。常見的不足之處包括:
- 勸募目的不明確:沒有清楚說明為何要發起這項勸募。
- 收支預算不具體:沒有詳列預計收入來源與支出項目,例如人事費、文宣費、行政費等。
- 時間與地點範圍模糊:沒有明確標示勸募活動的起始與結束日期,以及勸募的縣市範圍。
- 缺乏公開徵信計畫:未說明將如何向社會大眾公開捐款收支明細,以確保透明度。
2. 申請程序的錯誤
- 申請時間過晚:主管機關的審核流程需要時間,如果過於接近活動開始日期才提交申請,可能導致在活動開始時仍未取得勸募字號,構成非法勸募。建議至少提前一個月提出申請。
3. 活動執行與管理上的錯誤
- 未經許可即先募款:有些組織會誤以為只要提出申請,就可以先開始募款。這屬於非法勸募行為,一旦被查獲,將會面臨罰款。務必在取得主管機關核發的勸募字號後,才能正式啟動募款。
- 勸募所得未專款專用:將勸募所得挪用到計畫書中未列出的其他用途,例如支付日常行政開銷或非勸募活動費用。這會違反《公益勸募條例》,是相當嚴重的問題。
- 未確實辦理公開徵信:依法必須在勸募活動結束後,公開收支明細、捐款人名單等資訊,並報主管機關備查。未能或延遲辦理,將影響組織的公信力,甚至觸法。
- 總結來說,申請勸募字號的關鍵在於文件的完整性、計畫書的詳實性,以及對法規的充分理解。在正式送件前,建議再次檢查所有文件與計畫書內容,確保一切符合規範,才能一次到位。
衛生福利部所管理的「公益勸募管理系統」。
為了方便統一管理和資訊公開,政府將整個勸募活動的線上申請、許可審核與資訊揭露等行政流程,都集中在衛生福利部所建置的「公益勸募管理系統」上。
因此,無論非營利組織的勸募活動範圍大小,它們都必須透過衛福部的這個系統來提交申請、獲得勸募字號,並且在活動結束後,也必須在這個系統上公開徵信,讓民眾可以查詢。
點我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