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人物大榜樣

01.第一位寫出「台灣第一」的文史專家 莊永明

莊永明是大稻埕的孩子,長大後,卻在課本裡,遍尋不著一心神往的歷史故事與人物,因此他致力蒐集臺灣史,要讓臺灣人真確知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則動人的故事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2. 一代京劇琴師 賀肇黔

一般人對賀肇黔此人會覺陌生,但在學唱京劇人的生活圈內,對今年八十六歲的賀肇黔,都知他是人人敬仰的賀老師。當年他叱吒臺北京劇大小票房、社團,那時臺北的京劇組織可以說是他的天下!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3.重整旗鼓的製鼓達人 王錫坤

新莊「响仁和鐘鼓廠」是臺灣僅剩以純手工製作大鼓的傳統老店,第二代製鼓師傅王錫坤由工商管理專業轉往傳統工藝產業,他融合美學藝術和製鼓技巧,讓「响仁和」的鼓晉升藝術品等級,他不斷創新求變的精神,讓「响仁和」的鼓聲響亮不絕於耳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4.首部螢火蟲生態攝影師 張博鈞

張博鈞對螢火蟲的偏愛還體現在一件事上,是在他當兵那年,老家旁榮星花園內荷花池沒人整理,荒廢甚久,最後不但和五常國小合作復育,更獲得市政府支持,決定復育臺北市三個公園內的螢火蟲,現在榮星花園內復育的狀況最好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5 全臺首位水中鯨豚攝影師 金磊

金磊仍不氣餒,於二〇一一年開始,隻身前往南太平洋的東加王國,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海中鯨豚攝影愛好者,一起交流切磋、拍攝每年七到十一月會固定群聚到東加外海養育下一代的大翅鯨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6 部落山海是我的冰箱 陳耀忠

年輕時的陳耀忠,曾經當過木工師傅、鐵工師傅,就是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廚師。他總是開玩笑表示,比起下廚做菜,自己更喜歡捕魚打獵,雖然沒有很愛吃,但人活著就不能不吃,最後只好成為廚師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7.天生我「材」必有用 向陽薪傳木工坊

「向陽薪傳木工坊」的成立,不僅帶來了工作機會,也改善了部落人口結構,成為部落族人的希望。張明義說:「要感謝的人太多了,所以,這邊的學員都很認真。我相信,一定會一年一年進步。」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8.堅持忠孝節義的戲偶人生 黃世志

在國中時就立定志向的黃老師說:「做任何事情,只要是三思之後做的決定,就要無畏地向前進。」從瞞著家人,自己坐車到虎尾的黃俊雄布袋戲攝影棚參觀學習,到最後受到父母的支持,黃老師感嘆地說,在逐夢的過程中,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09.結合觀光 保存造紙文化 廣興紙寮

「造一張紙需要花很多心力,即使用相同的原料,不同師傅做出來的紙,也會有些許不同,因為每張紙都有自己的特性。」為了尊重造紙師傅,黃煥彰首創紙的生產履歷,記錄原料、成分、造紙師傅的姓名,並在紙張上製作浮水印的防偽標誌,讓用紙人用得安心,日後還能根據生產履歷,找到適合自己的手工紙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0.一部好電影放映七年 萬代福戲院老闆 黃炳熙

黃炳熙是一位與眾不同的戲院老闆,他專門放映冷門的電影,像是藝術電影和獨立製片的電影。為了讓更多人沒有負擔的走進電影院,他還和各個公益、慈善單位合作,提供觀影機會給弱勢團體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1.小小五味屋 無限大希望 顧瑜君

在五味屋裡,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主人,他們放學後就到五味屋報到,整理各地捐贈來的二手物品,然後一一分類、標價,再賣給喜歡的人。就連「五味屋」這名字,也是這群青少年自己取的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2.為學生煮晚餐的柔道教練 陳燕修

「帶人又帶心」應該是很準確的解答。陳教練的訓練方式雖然嚴謹,但是在私底下、生活中,他總是主動關心、了解每個學生的近況。想想看,一位在柔道場上一板一眼的教練,只要一到吃飯時間,就拿起鍋鏟,扭開爐火,烹煮好幾十人份的餐點給大家吃。這樣的教練不正是武俠小說中所說的「俠骨柔情」嗎?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3.帶小朋友擁抱閱讀世界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 呂嘉紋

呂嘉紋從台東師範學院畢業後,分發的第一間小學,是位於桃園偏遠山區的義盛國小,那裡交通不便,學習資源少,學生人數也少,都是泰雅族的小朋友。呂老師經常帶學生到戶外,用心觀察大自然,還要學生說出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,並寫下來,最後就成了童詩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4.整合八里愛心教養院生的聲音 劉嘉淑、魏貞儀

劉嘉淑、魏貞儀兩位老師,年齡相差三十歲,同樣努力學習各種方法,以專業來教導特殊的孩子,師生相傳,告訴我們:付出是快樂的,愛是可以學習的。

影片︰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5.城堡裡有滿滿的愛 臺灣兒童少年希望協會

十四年前,協會創辦人魏璧珍讀高三的兒子宇涵因車禍逝世,歷經喪子之痛,她一度被仇恨擊倒,直到兒子的補習班老師告訴她,宇涵生前曾與老師合組公益社團,答應畢業後一起幫助鶯歌鎮上的弱勢孩子。於是魏璧珍決定勇敢站起來,為延續孩子未完成的願望而努力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6.競技的龍舟人生 黃世州

為了推廣競技龍舟運動,黃老師也幫忙訓練在地企業的龍舟隊。他說:「練習過程很辛苦,但學生可以從中訓練耐力,提升解決事情的能力。未來如果遇到困難與挫折,更能夠挺過去,往後他們在各行各業,就能夠有所成就。」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7.找回學生眼中自信的光芒 許芯瑋

許芯瑋認為,老師教導學生知識,是希望他們自己解決問題,但每個人感受到的問題不同,有人同情流浪狗,有人擔心學校門口交通安全。許芯瑋當過兩年高中英文老師,她說:「每個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念書」她希望被DFC 改變,也希望能教給孩子。

影片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8.乘電動車飛翔的「開心農場」主人 李志琴

在雲林縣古坑鄉有一座「開心農場」。它很特別,因為這座農場是為了身障人士所闢建的,所以裡頭的動線規劃、空間設計,都要讓行動不便的朋友即使搭著電動車,也能來去自如,享受採果樂趣。

影片︰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19.幫助被遺棄或自我放棄的人 遊民保母黃梅英

每當寒流來襲,黃梅英就會想到那些在公園、車站、地下道,過著沒棉被、沒屋頂生活的遊民。她和志工隊的同事,通常在深夜十一點出動,送睡袋給他們,讓他們洗熱水澡和更衣,有時還要幫忙找工作。

影片︰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20.在高牆內發芽的文學種子 邱秀娥

邱秀娥用生動、活潑的方式,一篇又一篇精彩、感人的故事,以及一本又一本的好書,改變了這種情況。他們不僅要求老師,多帶一些書籍來給他們閱讀,有些人也提起筆開始寫作投稿,更有人參加文學獎比賽,而得到了大獎,甚至獲得九歌出版社青睞而出了書。許多學員出獄後,努力向上,都有穩定的工作和事業,也積極回饋社會,投入關懷受虐兒的公益活動。

影片︰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21.為地方燃起希望的火光 石明道與六龜新開部落災後重建協會

重建的工作非常辛苦,尤其人力、經費短缺,每個人都必須付出最大的力量。石明道除了平日例行的工作,只要一有時間,就是待在辦公室的電腦桌前,構思、撰寫各類型的企劃案,向公部門申請經費補助。有的時候一忙碌起來,就連生病也沒時間去診所看病。

影片︰連結  

教案簡報︰連結 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

22. 勇敢追查污染 不怕威脅 環保公僕蘇振昇

任職於桃園市環保局空氣品質保護科的蘇振昇科長,因為這件稽查成功的個案,獲得民國一O一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。更令人敬佩的是,他曾因水汙染稽查工作表現良好,長官要將他調離第一線,升官擔任管理職務,他卻回絕了,堅持要留在第一線工作。

影片︰連結

教案簡報︰連結

教材-

國小版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學習單-

國小版(1~3年級)︰連結

國小版(4~6年級)︰連結

國中版︰連結

有聲書︰連結